推进“福”文化产业发展助力“福”文化繁荣与传播
黄诗娴
“福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,福建是以“福”为名的省份,福建有着丰富的“福”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。推动“福”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尤其是产业性转化,是福建“福”文化推广、延伸、传播与升级的重要途径,应注重“福”文化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协同性,以“福”文化带动福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,推进“福”文化文旅经济,推动福建特色文化走出去。
但是,目前“福”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:一、“福”文化与产业的链接性不足,现有文化产业对“福”文化的突显不够。以茶文化产业为例,福建拥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,北有武夷山、南有安溪,茶文化品牌众多,福建茶叶畅销全国乃至远销海外。但是,福建茶文化企业、茶文化品牌在运营中缺乏对“福”文化的诠释与推广。此外,福建民间各类雕刻、陶瓷、漆艺等工艺美术十分具有地域特色,若能在生产创作及销售中加强“福”文化的美好寓意及内涵突出,融合“福”文化元素和福建故事,将有利于“福”文化的传播。二、“福”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程度不足。福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,但以“福”文化进行文化产业创意开发仍有发展空间。例如,福建拥有多元的民间信仰,这些都是“福”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,但由民间信仰所开发的“福”文化产业力度不足。三、以“福”文化推动面向台湾,以及面向海外的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辐射力有待加强。
建议在以下多个方面推进“福”文化产业发展,助力“福”文化繁荣与传播:
打造“福”文化创意产业园。福建省内一些文创产业园目前存在主题特色不够突出、产业活力不佳、业态形式单一,以及未能与文化消费、文化旅游等业态结合等问题。应改造部分文创产业园为“福”文化特色创意产业园,作为“福”文化展演、文创开发、市民体验的综合性创意空间,培育“福”文化创意设计与市集活动,培育成为“福”文化旅游新地标。
进一步开发“福”文化资源,推进民俗文化的产业性转化。以台湾为例,台湾的民俗文化已进行了较完善的创意产业化转化,值得福建借鉴。福建可以加强民俗信仰的“文化节”开发,打造部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俗旅游文化节,同时,注重衍生性商品的开发。另外,还可以注重民俗文化的技术化转化和影像化展示,以及民间信仰文化文物展览、出版与传播。
以影视创作讲述“福”文化和福建故事。鼓励以福建之人、事、史、地、物为题材进行影视作品创作,拍摄制作“福”文化题材的电影、电视剧/网络剧、电视综艺/网络综艺。鼓励省内新媒体行业、知名网络主播在互联网平台通过短视频、直播等方式传播和推介“福”文化。推动“福”文化IP的视觉化转化和价值链提升。
与时尚产业相联动,打造“福潮”文化。让青年群体加入到“福”文化的挖掘与传播中,通过与时尚产业的结合,推动“福潮”的兴起带动本土文创设计的发展,推出一批“福潮”文创产品,推动带有福建地方文化的“潮品”在青年人当中设计、传播、运用,推动“福”文化与时尚潮流相结合。
推动“福”文化与音乐、舞台艺术、出版等创意产业相结合。创作“福”文化主题歌曲并推广传唱。打造展现福建地方文化的“福”文化舞台艺术精品并进行巡演。实施“福”文化出版工程,推出更多展现福建历史文化、福建名人名篇、福建家风家训等的优秀读物。
打造“福”文化主题旅游活动。开发“福”文化主题旅游“打卡”线路图并广泛推广,以历史文化、自然景观、地域美食等为重点,鼓励旅客在旅游活动中探索发现“福”文化资源,打造特色凸显的“福”文化旅游“风景线”。将“福”文化旅游活动与福建乡村振兴相结合。
推动“福”文化与福建茶文化产业结合,打造“福建有福茶,福茶传播‘福’文化”的产业理念。通过各类国际茶文化论坛、中外茶文化交流活动将“福”文化推广传播。
以“福”文化为纽带,推动对台湾,以及对海外的文化产业交流合作。推动“福”文化的对台湾,以及对海外的传播,推动“福”文化主题的舞台艺术赴台湾,以及赴海外的演出,推动“福”文化主题文创产品在各类国际展览活动上展示,推动“福”文化民间技艺的各类交流培训。
“福”文化产业的繁荣,是“福”文化创新性转化的重要表现,有利于持续推动“福”文化的挖掘与传播,强化福建“福”文化品牌,讲好福建地方文化故事,推进文化强省建设。
(作者为彭兴勇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教授,本文系2022年度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“福建‘福’文化产业发展研究”阶段性成果)
链接:https://fjrb.fjsen.com/pc/con/202205/04/content_177217.html